在水利部“三對標、一規劃”專項行動總結大會上,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提出將智慧水利建設作為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六大實施路徑之一,并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路徑,全面推進算據、算法、算力建設,加快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以下簡稱“四預”)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
一、充分認識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重大意義
水利部黨組高度重視智慧水利建設,水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展。到2020年底,數字化方面,初步形成了43.36萬處點組成的水利綜合采集體系,全國水利一張圖正式發布并得到積極應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實現了全國年度全覆蓋。網絡化方面,全部地市級以上水利部門和80.5%的縣級水利部門接入了水利信息網,99.7%地市級以上水利部門和90.7%的縣級水利部門接入了視頻會議系統,初步構建了省級以上水利部門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智能化方面,有11.7%的智能視頻監控,8類河湖“四亂”現象實現遙感影像人工智能(AI)識別,大數據應用初見成效,在11個單位開展了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工作。但是,與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相比,與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相比,智慧水利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和薄弱環節。數字化方面,感知覆蓋范圍不足、監測要素不全、技術手段不夠先進,例如50%中小河流沒有監測設施、大部分中小水庫和堤防未開展安全監測。網絡化方面,網絡覆蓋和帶寬還不能滿足需要,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不強,工控網建設差距大,如近20%縣級水利部門尚未接入水利業務網,省級以上水利部門有近62%的信息系統沒有開展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大型水利工程依然以現地控制為主。智能化方面,模型能力不足、支撐決策精準化程度不高,例如預報方面以集中式、經驗性模型為主,預警能力不足,預案精細化程度不夠,支撐多方案優選的預演能力較為薄弱。
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非常必要且迫切。
一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和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家安全和戰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十六字”治水思路,為推進新時代治水提供了根本遵循,并就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踐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建設數字中國,必須統籌推進水利業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通過智慧水利建設提升水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驅動水利現代化發展,提高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更好地支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治水為民、興水惠民。
二是落實中央“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必然要求?!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構建智慧水利體系,以流域為單元提升水情測報和智能調度能力”的明確要求。對表對標這一要求,必須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孿生流域,以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的實現提升水情測報和智能調度能力,推動水利治理方式變革,統籌發展與安全,助力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
三是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發生深刻變化,新發展格局正在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充分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已形成全社會共識,水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行業,為實現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深刻認識智慧水利是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標志,按照水利部黨組要求,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推動水利向形態更高級、基礎更牢固、保障更有利、功能更優化的階段演進。
二、準確把握智慧水利建設的思路與目標
李國英部長在講話中明確提出,智慧水利建設要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路徑。
(一)遵循總體要求
一是堅持需求牽引。要求智慧水利建設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立足水利部門職責,認真開展需求分析,掌握水利業務的目標、流程、功能、數據等需求,將需求作為智慧水利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的基本依據。
二是堅持應用至上。要求推動水利業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會用、善用智慧水利系統為水利治理管理和決策提供支撐;網信部門要有強烈的應用意識,確保建成的系統管用、實用、好用。
三是堅持數字賦能。要求業務部門善于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推動水利業務智能化,發揮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對水利現代化的加速器、催化劑作用,推進水利決策科學化、水利治理管理精細化、水利公共服務高效化。
四是堅持提升能力。要求在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支撐下,提升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大江大河大湖生態治理保護等能力。
(二)緊扣實現路徑
一是構建數字孿生流域。以自然地理、干支流水系、水利工程、經濟社會信息為主要內容,對物理流域進行全要素數字化映射,并實現物理流域與數字流域之間的動態、實時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保持兩者的同步性、孿生性。
數字化映射是數字孿生流域的基礎,重點是構建數字化流場,主要任務是建設數據底板,為智慧水利提供海量數據